Translate
第五屆青少年事工堂會更新計劃(教牧文憑)

建道神學院

第五屆「堂會青少年事工更新計劃」

前稱「青少年事工教牧文憑課程」【註1

 

第五屆春季計劃 (啟動日期:2020年3月;  截止報名: 2019年12月底)

第五屆秋季計劃 (啟動日期:2020年9月;  截止報名: 2020年5月31日)

 

按此報名

更新計劃查詢葉松茂博士

青少年事工教牧文憑課程主任   ips@abs.edu

 

 

計劃特色

  • 建道與教會同行三年, 透過課程及個別約見, 更新堂會青少年事工模式
     
      • 佈道: 堂會為本的「多元成長計劃」, 每年從合作的學校或社區招募30-70位高小/初中生的新朋友回來教會團契。
         
      • 門訓: 深入生命分享、緊密督導的門訓小組, 推動高中及大專生靈命成長, 投入事奉
         
      • 牧養: 由「教導型」及「活動型」轉化為「埋身牧養型」的青少年事工
         
  • 每一屆計劃為期三年, 預計招收10-15間堂會
     
  • 每間堂會派出: (a) 最少 1-2位負責中學生事工的傳道同工或福音幹事【註2】
                                  (b) 最少3-5位長執,導師及信徒領袖接受訓練
     
  • 過去十年, 曾經參加此更新計劃 (及前身之教牧課程)的堂會接近100間, 大大幫助堂會在青少年事工的質與量都顯著成長。
     
  • 更新計劃中負責的傳道同工及幹事, 仍然獲頒教牧文憑及專業證書

 

 

曾參加更新計劃堂會的見證

 

堂會青少年斷層?

「作為傳道人, 我在五年前參加建道的第二屆課程, 當時教會只有5個少年人。現在兩個團契合共穩定每週100人出席。我的福音幹事正在參加第四屆課程。」

「很慚愧, 過去我的堂會是完全沒有中學生的。後來建道的更新計劃幫助我們招募了不少街坊回來,幾年的佈道及牧養, 現在每週都有幾十個中學生回來。幾年前回來的初中生,現在亦已經組成了兩個高中的門訓小組。」

 

高中生及大專生不停流失?

「按照建道課程的建議, 我牧養的堂會過去幾年開始了幾個門訓小組, 現在大專生和高中生的靈命及事奉都有很大進步。」

「建道推動的埋身牧養大大改變了我牧養的方式,特別是如何繼續接觸關心暫時離開了教會的青少年, 現在我跟他們有比較穩定長期的關係, 不僅留下比較多人, 亦更好全面關顧他們的成長。」

 

堂校合作【註3】果效強差人意?

「我在基督教中學當校長, 長期與3間堂會合作, 多年的努力卻只有寥寥可數的學生返教會。過去幾年, 他們的傳道人分別參加了建道第二、第三、及第四屆的課程, 現在全校每星期日合共近200位學生返教會。」

「雖然我們堂會是駐校堂會, 一直以來只有10位中學生返教會。幾年前通過建道的更新計劃, 不單單每年的新朋友人數急升, 更重要的是每屆的中一同學都有10-20人穩定返教會。現在每主日都有50位中學生返教會了。」

 

教牧同工感到迷惘困惑?

「堂會的事工找到目標和方向, 而我個人的生命也經歷不少突破與更新。」

 

 

堂會青少年事工更新的三大要素

葉松茂博士研究了超過300間華人教會的青少年事工,發現其中十多間在過去十年(或更長日子中)青少年事工不論屬靈質素及人數均有持續的增長。這十多間堂會的11-22歲 青少年事工由幾十人增長到300-500人,而且過半數的高中生及大專生有十分穩定的屬靈表現(不少比大部份教會的成人指標還高)。綜合研究結果,發現3個共通的成功因素:

 

1. 埋身牧養  

建立先亦友後亦師的關係。活動只能帶來短時間的吸引力,長期來說傳道人以至導師必須埋身與少年人做朋友建立長期的鞏固的友誼,以此贏得信任,再以導師的身份與其同行,這不是一時三刻的功夫,而是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每週不停打電話以及單對單及小組式接觸大量青少年的果效。本課程旨在協助教牧建立這種持之以恆、密集的、埋身的牧養習慣。

 

2. 門徒訓練  

建立信任後在高中階段邀請青少年人加入門訓小組。很多堂會相繼啟動稱為「門徒訓練」小組或課程,但無法真正落實門訓的核心價值或精神。我們發現真正有效的青少年門徒訓練著重:

(1)清晰的屬靈要求,並全組共同實踐;
(2)小組深入的生命分享以建立成長及事奉動力;
(3)小組由傳道人帶領訓練並督導青少年在前綫事奉。

堂會必須推動門訓組員去服侍關顧每年佈道計劃回來的初中生。本課程一方面推動各堂會投資於這項長期「師徒相傳」的生命及領袖培育,亦協助傳道人制定門訓的內容,確保其達致以上3項的目標。

 

3. 大手佈道 

青少年流動性大,無論如何努力埋身牧養做門徒訓練,新朋友通常流失一半以上。所以堂會必須大手佈道以確保每年有最基本的人數留下來達至堂會持續的發展,否則領袖訓練與傳承就會有困難,甚至出現年齡斷層。當然不同堂會處境不一樣,有些是駐校堂會,有些是樓上堂會有地方與空間限制,但主線仍是每年招募30位以上社區的初中生,參加一個為期6個月以上的活動。活動計劃可能包含各樣適合青少年的元素,但必須融合了教會的團契。本更新計劃將協助各堂會制定適合自己的活動計劃,及策劃向社區進行招募工作。

 

 

實習要求(傳道同工/幹事)

 

(1)堂會門訓小組

堂會必須成立最少一個由15-22歲青少年組成的長期(3-5年)的門徒訓練小組,小組必須由負責青少年的教牧同工親自帶領,每星期聚會一次。門訓小組成員都是穩定返教會並重生得救的青少年,每一位都有心理準備在3-6個月內事奉。堂會必須推動所有門訓組員去服侍關顧佈道計劃剛回來堂會的初中生

 

(2) 埋身牧養

每位青少年教牧必須在計劃期內的30-36個月,每星期用4-7小時在常規堂會聚會以外接觸大量堂會的青少年。接觸的方法包括每星期打電話(特別是教牧同工自己每週打電話給新朋友)及面對面(網上交流及手機短訊等不包括在內)。同工每星期必須在正常聚會以外每星期有 5-10次面對面接觸或約談青少年的時間。

 

(3)大手佈道

每位同工必須在計劃內在自己堂會策劃2-3浪的青少年佈道計劃; 每一「浪」必須嘗試招募30位以上社區的初中生,參加一個為期6個月或以上的活動計劃。活動計劃可能包含各樣吸引青少年的元素,但必須融合了教會的團契。

 

 

更新計劃的講師及同行導師 (coach) 團隊

各位導師都曾帶領堂會青少年事工多年質量持續成長,並在埋身牧養、門訓小組及大手佈道均有十多年的豐富經驗:

 

  • 葉松茂博士 (課程主任。葉博士過去20年在前綫參與堂會的青少年事工,每週花上30小時在青少年的埋身牧養、大手佈道、門徒訓練,從零開始,在將軍澳的宣道會宣基堂建立 了500多人 (11-27歲)質量持續增長的事工)
  • 鄭家輝牧師 (基督教迦南堂堂主任,10多年牧養青少年經驗、從零開始建立幾百位青少年。建道神學院 兼任講師)
  • 伍德輝牧師 (20多年牧養青少年經驗, 曾建立3間不同堂會青少年事工質量持續增長)
  • 胡家豪牧師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堂主任, 10多年牧養青少年經驗、負責帶領400多位(11-22歲)青少年人的事工)
  • 祝宗麟牧師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堂堂主任,10多年牧養青少年經驗、負責帶領500多位(11-22歲)青少年人的事工)
  • 王董智敏博士 (建道神學院教牧系助理教授, 多年牧養青少年經驗)

 

 

具體訓練

 

訓練地點

建道灣仔市區校園

 

長執, 導師及信徒領袖

  • 三年內參加最少12次培訓(星期二晚上 7:30-9:30pm)
  • 盡量參加個別堂會的同行指導 (coaching)

 

傳道同工/幹事作為計劃負責人【註2

  • 參加所有12個晚上導師/長執訓練
  • 另外參加 8 天 0930-1700 的訓練(一般在星期一)
  • 兩日一夜在長洲建道的營會 (兩次)
  • 第一及第二年每兩個月一次 (第三年每四個月一次) , 每次一小時的個別堂會同行指導 (coaching), 由熟悉更新模式的資深牧者指導。同行指導時間大部分在上課前後進行
  • 合共8次的生命更新小組 (每次兩小時, 一般在日間)
  • 每年兩次堂主任會議
  • 滿足計劃的實習要求

 

文憑/證書

滿足了實習要求、全程參與的傳道同工、將獲頒發「青少年事工教牧文憑」,幹事獲頒「青少年事工專業證書」。 完成三方面更新的堂會亦會獲頒發證書。

 

收費

  • 每一間堂會整個計劃合共 $28,000 (分三期繳交)
  • 3 個或以上同工及幹事參加的堂會, 合共 $33,000 (分三期繳交)
  • 曾經參加更新計劃或文憑課程的堂會: 整個計劃  $14,000; 2 個或以上同工及幹事參加 (合共 $16,500)

 

 

 

【註1】 此計劃的前身是「青少年事工教牧文憑課程」。這個計劃的目標與內容與從前的課程基本上相同, 但有三點差異:

(1) 長執及導師更恆常的訓練, (2) 同工的訓練適量的簡化, 及 (3) 容許在特定情況下 (註 2), 由福音幹事作為計劃的負責人

 

【註2】 這 1-2 位傳道同工將會是堂會這次更新計劃的負責人。如果堂會計劃負責人並非傳道同工(例如是福音幹事), 則堂會必須另派一位傳道同工/牧師(可以是堂主任)出席:(1) 四日的課堂,(2)四晚的導師/長執課堂,及 (3)所有的同行督導 (coaching)

 

【註3】更新計劃中的堂會, 既有駐校堂會,亦有原先沒有學校聯繫的堂會;兩類堂會過去都成功每年招募30-70位高小/初中生返團契

本院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詳情請了解本院的私隱政策